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漫遊未來世界



經濟學家漫遊未來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西蒙•庫柏
 100年後的世界將是什麼樣子?”伊格納西奧·帕蘭喬斯-韋爾塔(Ignacio Palacios-Huerta)問道。作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他向其他經濟學家問了這個問題。誠然,經濟學這一行並未預測到金融危機,但他在新書的引言中寫道:經濟學家“相比其他人群對於人類互動的規律更瞭解,其思考的深度和所用的方法也更強”。(立場聲明:我曾試圖將帕蘭喬斯-韋爾塔的理論推銷給足球隊主罰點球的隊員,結果沒人願意出錢。)
經濟學家們很喜歡他提出的問題。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阿爾文•羅思(Alvin Roth)用電子郵件回復道:“嗨,伊格納西奧:讓我驚異的是,你的邀請很有吸引力。恐怕這是一種衰老的表現。”同樣自告奮勇為此書撰寫章節的,還有另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由此誕生的《100年後》(In 100 Years)一書,為我們的重孫輩所處的世界勾勒了一些可能的輪廓,包括以下方面:
更長的壽命將促使我們改變生活方式。在過去一個世紀中,西方平均壽命增長了大約30歲。再過一個世紀,普通人或許能活過100歲。這種狀況甚至在現在的窮國也有可能發生,這些國家的人均壽命正在快速上升,得益於患有腹瀉類簡單疾病的嬰兒得到了成功醫治。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的安格斯•狄頓(Angus Deaton)表示,將來在癌症研究上的進展可能與上世紀70年代以來降低了心臟病死亡率的“心血管革命”(cardiovascular revolution)相媲美。人們的健康應該會繼續改善下去,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們希望健康得到改善,並且願意(為相關創新)買單”。
羅思則預言父母能操縱子女的基因。他寫道,某些方法“可能會被視為對子女精心養育的一部分”。他還認為,由於能改善“注意力、記憶力或智力”的業績提升藥物的出現,人們將變得更高效。
一旦人類能夠健康生活更多年,他們很可能會重新組織自己的生活。羅思表示,如果養育子女佔據的人生長度相對減少,人們可能希望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伴侶。他寫道,可能會出現“終生意義上的一夫多妻制新形式”。
更長的壽命也會改變人們的職業生涯。巴賽隆納泊普法布拉大學(Universitat Pompeu Fabra)的安德勒•馬斯-科勒爾(Andreu Mas-Colell)寫道,“典型的職業生涯”可能意味著30年高強度工作,“再加上多年的低強度工作”。
機器人將帶來的改變遠遠不限於工作方面。當今已經發生的一件事是,任何想學習會計學的人都需要考慮這一行在職業生涯期間可持續的機率。短短幾十年後,自動駕駛汽車會代替計程車,機器人會寫我正在寫的專欄。1987年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M•索洛(Robert M Solow)寫道,100年後我們可能生活在“經濟的惡夢中,在這個惡夢裏機器人從事所有生產活動,包括生產機器人”。馬斯-科勒爾指出,剩餘的工作崗位可能更為有趣,因為其他一切工作都能自動完成。
機器人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人類的受教育程度將會更高。在富裕國家,對未受教育員工的需求已經大幅下跌。100年後,機器人將導致貧窮國家也出現這個狀況。我們的重孫輩將會把我們視為無知、虛弱、渺小的農民。他們在情感技能方面受到的訓練也會比我們強,因為這是他們可能比機器人強的領域之一。正如哈佛大學(Harvard)愛德華•格萊澤(Edward Glaeser)所寫的:“我無法想像這樣一個世界,那裏富人不願為能幹的服務提供者所帶來的愉快互動買單。”
從過去的潮流來看,教育水準高的人群更有可能提出對民主與和平的訴求。然而恐怖分子也將擁有可怕的科技。
羅思寫道,面對面交流可能會繼續失去其相關性。讓我拓展一下他的想法:100年後,你可能會邀請某人的全息圖進入你的起居室,而不是用Skype呼叫他。到那時,物理距離上的接近(可能)只對性愛有意義。
隨著物理距離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上世紀的城市化潮流可能會逆轉。100年後,人類也許將更有效率地分佈在全球。他們可能會感到奇怪,東京都的居民曾經多於整個西伯利亞。
氣候變化可能會令西伯利亞或加拿大北部增加居民。在這本書中,經濟學家們預計人類不會為阻止氣候變化而付出很大努力。哈佛大學的馬丁•威茨曼(Martin Weitzman)懷疑,只有在這個問題開始影響人類之後,人類才會試圖解決它。
他表示我們不能預測氣候變化的程度。這其中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不過他擔心,某個絕望的國家最終會採取一種“廉價得難以置信”的單邊解決方案:向平流層發射由反射性粒子組成的“遮陽層”,以阻擋部分太陽射線。這麼做可能會讓地球涼下來,不過它也可能帶來意外的可怕後果。
多數作者都同意,由於更高生產率的推動,全世界收入水準可能會提高很多。羅思表示,100年後,全世界最窮人群的生活水準可能會像如今的美國中產階級一樣。這一點非常重要。不過,普林斯頓大學的阿維納什•迪克西特(Avinash Dixit)寫道,發達國家收入的增長遠遠沒有這麼重要。理查•萊亞德(Richard Layard)等“幸福理論家”聲稱,一旦人們的收入達到每年1.5萬美元,更多的金錢並不會讓他們更幸福。在這本書中,多數經濟學家對收入水準的擔憂不如對社會不公的擔憂多——在機器人時代,社會不公的現象可能會比今天嚴重得多。
100年後——頂尖經濟學家對未來的預測》(In 100 Years: Leading Economists Predict the Future),伊格納西奧·帕蘭喬斯-韋爾塔(Ignacio Palacios-Huerta)編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MIT Press),定價:24.95美元/17.95英鎊

譯者/簡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