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中美經貿關係“行穩致遠”難期



中美經貿關係行穩致遠難期
壽慧生:特朗普陳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機會主義的政治謀劃手段,都會使中美經貿關係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
更新於2017727 06:06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壽慧生 FT中文網撰稿
作為今年4月中美元首海湖莊園會晤的一個重要成果,中美全面經濟對話19日在華盛頓舉行。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與美方聯合牽頭人財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共同主持對話。在會談中,雙方原定將總結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所取得的積極成果,並讓中美經濟合作更上一層樓,在已成功實施的經濟合作基礎上,進一步規劃商定經濟合作一年期計劃。
脆弱的中美蜜月期
國內輿論此前普遍看好此次對話,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幾乎沒有給予任何警告。有媒體評論甚至表示,此次會談將展現中美經濟關係在特朗普執政期從觀察磨合轉向行穩致遠的積極趨勢
但會談結果卻出人意料。原定於會談後立即舉行的新聞招待會被突然取消,雙方都未給予任何解釋。同時,雙方也未在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這打破了以往多年的慣例。會談後唯一的聲明來自姆努欽和羅斯,聲稱中方代表承認雙方的共同目標是減少貿易赤字並努力共同合作來達成目標。
事實上,雙方談判代表分歧明顯,在若干事項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羅斯在會談開局即對中國的對美貿易順差展開激烈批評,聲稱儘管美國對華出口在過去15年內達到14%的年平均增長率,中國的對美出口則遠遠高於這個速度,已經達到美國貿易赤字的一半。因此貿易關係的不對稱和市場準入的不平等現狀亟需改變,中美貿易投資關係應該回歸到一個更加平等、公平、互惠的狀態。而汪洋則反駁,美國抱怨的不公平競爭環境源於兩國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衝突只會傷害雙方的利益。
國際市場對此事的反應十分迅速。特朗普最近不斷談論對包括中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很多國家實施全面鋼鐵關稅或鋼鐵配額的可能行,早已引發國際社會的不安。市場分析家認為,此次會談不歡而散將導致這些政策意向在接下來的幾周內落實。當天晚些時候,在被記者問及是否真有可能實施鋼鐵關稅時,特朗普回答有可能。在此背景下,美國鋼鐵企業的股價立即攀升。
欧阳俊:特朗普不可能兑现其所有承诺。至于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承诺,我们认为,他就任总统后可能会区别对待。
特朗普的貿易邏輯
儘管該結果與國內輿論的預期相左,但對特朗普的執政理念和對宏觀經濟學有所了解的人不應對此太過驚訝。需要明白,特朗普將改變美國貿易赤字作為中美雙邊經濟關係甚至是安全關係的基礎,註定是一個失敗的策略。
特朗普和他的經貿團隊一直是貿易保護主義理論的堅定擁護者。雖然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o)在白宮據說已經被邊緣化,但他讓特朗普着迷的街頭經濟學作品提供的思想武器從未過氣。把貿易逆差視為國家安全的大患,把購買外國貨視為對民族尊嚴的傷害,把國際貿易與其它經濟行為(特別是投資、儲蓄等國內經濟現象)視為各自獨立而不相關的部分,把國際貿易與國內工作機會強行捆綁(儘管違背國際經濟學基本常識),對自給自足有強烈價值偏好,相信閉關鎖國可以帶來市場繁榮——這些都是貿易保護主義最基本的教義。對特朗普來說,這些教義邏輯上簡單易懂,價值觀上又充滿吸引力,可以成為絕好的政治動員工具,自然是決策的最佳指導方針。
不幸的是,依據這些教義來理解美國經濟和國際關係只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美國的貿易赤字,從根本上來講,並非源自中國或任何國家的貿易傾銷,而是源自美國長期以來的低儲蓄率和投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背後原因複雜,但美國國內經濟結構和產業政策選擇,美國社會的儲蓄和消費習慣,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獨特地位等,都是美國貿易赤字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不會隨着中國或其它國家減少對美出口而消失。因此也不可能允許特朗普在短時期內改變貿易赤字。
但特朗普和他的經貿團隊對這些背景和知識並無多少了解,也不會太感興趣。人們一個普遍認識誤區是認為,像羅斯和姆努欽這樣的華爾街精英應該會理解這些宏觀經濟學知識而說服特朗普。但事實並非如此,就像經濟學家鮮有能夠理解掌握如何操控華爾街,政治學家也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政府官員一樣。更關鍵的原因在於,這些人只是助手,服務於特朗普。他們知道自己在這個位置該說什麼話。所以他們是否理解這些問題本身並非關鍵。關鍵在於他們的上司想聽什麼。畢竟,特朗普上台依賴於用貿易保護主義(也稱為經濟現實主義)煽動他的民粹主義,而理解這些宏觀經濟學所需要的理性思維對於他吸引他的基礎選民(很多這些人習慣於把對生活的不滿歸咎於外國人和外來移民)只會有害無益。
無論是出於知識匱乏還是政治策略,特朗普把貿易赤字視為國際安全威脅,把對美貿易順差國視為美國的敵人,是他的一個必然選擇,儘管這個選擇與現實相衝突——事實上,通過逼迫貿易對手主動減少對美貿易或大量購買美國貨而不從內在結構上着手解決問題,這種做法會把美國政府陷入到一個必然失敗的境地,因為幾乎所有影響美國國際貿易的因素都與這個選擇格格不入。一個說明問題的例子是,特朗普用國家安全為借口來推行保護主義措施,而不是利用與貿易相關的法律來解決問題,已經在美國商界引起不安,讓人擔憂由此引發的反彈帶來國際貿易衝突。
特朗普的交易思維
特朗普決策思維的另一個特點是他所謂的交易思維。他相信貿易和安全這兩個政策領域可以相互置換,用其中之一來做砝碼,換得另一個領域的成果。這個邏輯看起來並無不妥。但一個理性的政治家通常會把貿易作為一個妥協工具來幫助緩和安全上的緊張關係,而非相反。特朗普把貿易作為大棒來實現安全上的目標,用貿易威脅來逼迫對手在安全領域就犯,其結果只會讓安全關係更趨緊張,因為安全領域的利益和立場通常因迴轉空間狹窄而難以妥協,所以才需要貿易這個胡蘿卜來緩解。
但特朗普反其道而行之。他相信中國在幫助美國制約朝鮮方面可以如他所期望的全力配合,否則用貿易相威脅即可奏效,卻沒有認識到,在朝鮮問題上兩國儘管有相同的利益訴求,但合作空間有限,在現有的地緣政治背景下難以吸引中國做出特朗普所期待的激烈的政策轉向。與此同時,中美間過去幾年來努力建立起來的有限的合作領域,特別是解決伊朗核問題和解決全球氣候變化,被特朗普最近的行為幾近摧毀,進一步讓美國失去用來吸引中國的胡蘿卜,反倒讓中國感覺美國大棒揮舞不停。
對中美經貿關係也不必悲觀
換句話說,此次會談分歧明顯本不應該讓人驚訝。特朗普上台後的頭幾個月內比較友好的對華貿易政策是基於不現實的政治和安全期待。由此而來的中美蜜月期也自然是國內輿論的一個幻覺,源於對特朗普本人和他的團隊的錯誤解讀。而他的經濟學知識的缺失,他的陳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他的機會主義的政治謀劃手段,都讓他把貿易赤字置於一個與現實相衝突的政策位置,也因此讓中美經貿關係始終處於一個危險的、至少是不穩定的狀態。
對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而言,對特朗普的一個不成功的預測是他沒有在上台伊始即開始像奧巴馬在2009年初那樣立即簽署買美國貨法令來謀取政治資本。國內矛盾和朝鮮半島變局顯然打斷了他的規劃,而解決朝鮮問題的難度又迫使他轉向中國的幫助。但他發動貿易攻勢的邏輯和動力並沒有因為朝鮮問題的干擾而消失,只不過臨時退位給更急迫的目標。
在特朗普的個性驅使下,蜜月期可能會不期而至,也會轉瞬即逝。但中美關係在特朗普執政期內行穩致遠恐怕是中國難以企及的目標。目前為止,特朗普政府仍然沒有任何全面的對華經貿政策,除了習慣於使用比較模糊的威脅言語。更何況,穩定和可預期本來也絕非特朗普的生存之道。在這種狀態下希望特朗普能順應中國人自己的習慣和喜好,用外交禮貌來掩蓋利益衝突,本身是中國輿論對特朗普的一個極大誤判。
這並不是說中美關係在短時期內會有地震海嘯發生。也不是說本次會談是一次失敗。對於結果導向思維的特朗普政府來說,此次會談確實令人失望,否則特朗普不會輕易放棄一次推文吹噓的機會。但對中國來說,從一個長遠的、制度性的視角來看,會談如期進行並會繼續進行下去本身就是成功。儘管此次會談沒有實質性突破,但也沒有破局,一年期計劃仍然在商談的日程上。承認分歧的存在並努力彌合更是一種進步。所以中國有理由像新華社720日的報導所認為的,此次對話確立了中美經濟合作的正確方向,美方聲明中強調中方認可美方提出的平衡、公平、互惠的貿易原則也顯示出雙方取得了共識。
幾十年來的經驗和過去半年左右發生的事件證明,中美兩國關係不以某一屆政府的喜好而發生根本改變。如一位美國專家所言,冷戰結束後的每一屆美國政府都遵循幾乎相同的路徑——以敵意的對華政策始,以友好的對華關係終。甚至每一屆政府結束時的對華政策都比上一屆友好。
因為這個規律背後有深刻的歷史和結構性原因,這些原因仍然沒有失去影響,因此特朗普也很難成為一個特例。中美經貿摩擦基於結構性矛盾而難以短時期內解決,更無法讓中國輕易迎合特朗普的政治需求。但同時,維繫中美關係的有千萬條紐帶,也不會輕易被吹斷。特朗普風暴更多的是令人不快,卻難以傷人。中國需要保持警惕淡定,不要被他牽着鼻子走,而是遵循以利誘之的策略,適當做出讓步,並努力維護全面對話機制這個平台來應對特朗普的即興發揮。
但中國最應該做的是儘快完善國內市場,讓中國經濟和企業有足夠強的能力接受國際資本的挑戰,用開放競爭而不是保護來應對國際市場。這並不能滿足特朗普的個人和短期政治需求,也無法改變美國經濟和美國社會面臨的問題。但更為開放公平的中國市場而不是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才是美國商界真正關切的重點。這是特朗普與美國商界最大的認識鴻溝。也是讓中國從長遠上立於一個相對更安全的位置的最佳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