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讓中國當局頭痛的“金融維穩”



讓當局頭痛的“金融維穩”
201773110:27
最近幾個月,我在自由亞洲電台的民主沙龍做節目時,總有聽眾痛訴自己深受集資之害,數万元投資血本無歸。痛訴之後就是痛罵政府不作為,抓了人也沒幫他們要回錢。這些聽眾並不知道,目前社會矛盾的一大引爆點就是以集資、傳銷、理財產品等名目出現的金融詐騙案頻發,據中國公安部不完全統計,億元以上案件逾百餘起,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金融維穩正成為中國當局深感頭痛的問題。
中國“龐氏騙局”的新特點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說過,中國經濟早就陷入“龐氏增長”。“龐氏增長”這一詞,是從美國龐氏騙局(ponzi's scheme)引伸而來。“龐氏騙局”之稱源自美國意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他於1919年成立一空殼公司,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後龐茲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於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7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一騙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被戳破。
中國的集資、理財產品與傳銷,本質與龐氏騙局相同。據中國公安部官員在2017年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上的發言,2016年全國新發生的非法集資案件5197起、涉案金額2511億元,發案數量前十位省份合計新發案件3562起,涉案金額1887億元。
京滬兩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之地,其金融犯罪也代表最高水平。
今年6月,上海市發布《2016年度上海金融檢察白皮書》,其中涉及非法集資、理財產品等的犯罪問題。7月下旬,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布《北京社會治理髮展報告(20162017)》藍皮書,稱北京市非法集資類犯罪發案數量、投資人數、涉案金額均呈上升態勢,尤其是在“互聯網+ ”的語境下,如“e租寶”等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的非法集資等案件頻發,並引發如群體性事件等次生問題。將兩地報告綜合起來看,這種金融犯罪具有專業化新特點:
一、涉案公司組織結構嚴密,專業化程度高;涉案金額巨大的案件均採用集團化、跨區域、多層級的運作模式,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復制出數量龐大的公司群,波及全國。這些公司實際控制在同一人之手,彼此關聯,互相掩護,對投資者俱有更大的欺騙性,也造成了參與犯罪的人員數量遠超過傳統的非法集資案件。如“e租寶”、“申彤大大”、“中晉系”等均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銷售層級眾多,銷售數額巨大。
二、與新興金融業相關的非法集資案大量出現,一些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參與犯罪。這種情況是指各類依託於正規金融機構的金融公司,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口號的導向下,虛構一些理財產品吸引投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平台。
三、追贓減損工作難,返還比例普遍偏低。北京的返還比例10%30%左右。這與其他地方相同同,2016年,山東省公安廳副廳長王兆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非法集資案件多年處置情況來看,涉案資金發還比例極低,基本在10%-30%之間,有的案件可能更低,基本稱得上血本無歸。今年4月,《半月談》雜誌在《涉案金額屢屢破億能追回的九牛一毛——非法集資案追款善後問題調查總結》: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公訴部門受理非法集資案件9500餘件,其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8200餘件、集資詐騙案1200餘件。返還比例最高的是“e租寶”,案發時,其未兌付集資款共計380億餘元。據業內人士計算,“e租寶”投資人目前可以返還的比例也僅為3成左右。大多只有10%左右。
四、投資人缺乏理性,易產生極端化訴求。這話說得比較隱晦,其實就是指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2016年,“傳播大數據”與非新聞曾對2015年群體性事件類型加以歸納,做出了相同結論:與中國金融系統影子銀行的大規模商業欺詐有關的群體性事件快速上升。
 影子銀行” 靠誰背書?
全國各地通過25家金控平台(即依托銀行生存的影子銀行系統)所做的業務,大都具備跨地區特點,國有銀行通過賦權給影子銀行系統,不斷吸納各種中小儲戶投資,所謂P2P是一種個人通過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費用的前提下,向其他個人提供小額借貸的金融模式,“個人”、“第三方平台”、“小額借貸”是其中幾個關鍵詞。但幾年之後,P2P業務模式就變成了金字塔騙局,中國有2520家經營P2P業務的網貸平台,絕大多數陷入破產,只有約1/20倖存下來。民生銀行爆出30億元假理財產品案,以及國海證券的“蘿蔔章”事件,動輒逾百億資金,就是近年來較大的理財產品詐騙案。
中國政府高調宣稱“金融去槓桿”,結果卻“發現”槓桿最高的地方,恰恰是在正規金融系統之外、且很難被監管的影子銀行系統,而這個影子銀行系統恰恰是正規金融系統培養出來並授信的。中國的金融系統的主幹是國有銀行,由政府信用背書,這些銀行為了集資,通過賦權給影子銀行系統,推出各種理財產品,騙得中小投資者的資金,經營不善倒閉,國有銀行卻無需負任何責任。國際評級機構穆迪20175月發布報告稱,它測算出中國2016年影子銀行資產已達人民幣64.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從2010年到2016年,金融系統發生了重點變化,大型銀行資產所佔比例從52%下降到28%,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即“影子銀行”)所管理的資產卻從9%激增至20%
正是國有銀行與影子銀行系統這種夾纏不清的關係,加之各地方政府因監管資源不足、專業性不夠及稅收動力驅動,往往對涉嫌非法集資行為放任不管,導致被騙的民眾對政府產生怨念。
在傳銷活動及地方性小規模集資活動中,利用熟人關係網絡行騙則是常見現象。江蘇省是傳銷活動高發之地,當地公安部門總結案件發生原因時,發現傳銷者在發展下線過程中,多以親戚、朋友、同學、同鄉等熟人為主要欺騙對象。傳銷者為了發財,不惜以親情換取一己之利,甚至騙自己的妻子、丈夫、兄弟、姐妹加入傳銷。公安部總結近年辦理的各類金融詐騙案件時,發現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仍是非法集資重災區,集資活動正呈現“下鄉進村”的趨勢。這種鄉村融資活動,主要是依賴熟人網絡進行。
以上分析證明,政府監管缺位、金融系統通過對影子銀行賦權、投資者相信暴利神話,造成了近年來中國目前金融詐騙活動的猖獗,最後釀成危機。當局強調金融維穩,只是亡羊補牢之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