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中美可以避免掉進修昔底德陷阱?




艾利森:中美可以避免掉進修昔底德陷阱

2017/08/02

  中美兩國自1979年恢復邦交正常化以來已經過去約40年,兩國的權利制衡發生了巨大變化。就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國際政治的權威人物、哈佛大學教授葛蘭姆·艾利森,請他談一談對於中美未來的看法。

  葛蘭姆·艾利森:中國一直在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感覺兩國發生衝突的風險正在升高。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兩位強勢領導人正在加劇這種危險。

  新舊大國之間無法避免衝突的事態被稱為「修昔底德陷阱」,這個稱呼源自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名字。正如我在新書《註定開戰》(Destined For War)中闡述的那樣,過去500年裏全球有16次主要的霸權之爭,其中12次發展成了戰爭。中美也可能掉進這個陷阱。

  川普提出「重塑偉大的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中有很多相同點。比如都對自己的領導能力和本國的優越性感到驕傲,希望通過快速改革向建設偉大的國家邁進。不僅如此,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還都把對方的存在視為障礙。

  我擔心有著這些共同點的川普和習近平會圍繞特定的未決事項加深對立。78日,雙方在召開20國集團(G20)峰會的德國漢堡舉行了會談。圍繞應對快速推進核開發的朝鮮問題,中美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感覺兩人的關係有些惡化。

  據悉,川普首先就中方停止進口朝鮮煤炭向習近平表達了謝意。不過停止進口煤炭並未取得預期結果,川普要求中國實施更加嚴厲的制裁,似乎向習近平施加了壓力。此外,美國對與朝鮮關係密切的中國企業和銀行實施的「二級制裁」也很可能會進一步加強。 

  不僅是朝鮮的核開發問題,中美貿易失衡和台灣問題也可能成為引發兩國衝突的導火線。中美如今已經屬於「敵對競爭者」關係。兩國經濟的相互依賴關係加深確實可以緩和摩擦,但無法保證能避免決定性的對立。

  20世紀初爆發衝突的霸權國英國與挑戰國德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就很密切。如果發生衝突的話失去的東西將比得到的更多,基於這種想法,英德兩國之前一直被認為不會發生戰爭。直到1914年才發現這種觀點是一個「巨大的錯覺」。以「塞拉耶佛事件」為導火線,爆發了雙方都不希望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霸權國與其他主要國家之間強化關係,迫使挑戰國遵守現有國際秩序的情況比較多。不過,川普對於提高美國影響力的合作框架基本上持輕視態度。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應對全球變暖的國際框架《巴黎協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美國的「向內傾斜」給了中國可乘之機。習近平變成了自由貿易和全球變暖對策的主導者。只能説非常有諷刺意味,這是川普的一大失誤。

  中美能否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答案是可以。在我研究的16次霸權之爭中,有4次並沒有發展為戰爭。這是因為新舊大國相互讓步、修正了路線,比如20世紀初的英國與美國以及冷戰時期的美國與蘇聯等。我們從世界歷史中學到很多經驗。從過去的霸權之爭中也能吸取一定的教訓。不能因為缺乏決策能力和目光短淺的思維方式而犯下本可避免的錯誤。
  
   川普與習近平應該繼續進行真摯的對話。中美之間面臨的嚴峻現實已經無法再遮掩,以樂觀論為前提很危險。我們需要直視兩國掉進「修昔底德陷阱」的風險,尋找能避免衝動的越軌行為的方法。必須謹記一點:如果不能相互妥協並修正路線,等待兩國的就是悲慘的結局。

  中美兩國根據在4月的首腦會談上達成的協議,啟動了部長級外交和安全對話以及經濟對話。這些框架應該也有益於避免兩國發生衝突。川普是一位非常特殊的總統,政策的方向性尚不確定,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國務卿蒂勒森等人更加現實。希望中美兩個大國能努力降低發生衝突的概率。

  葛蘭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國際政治的權威人物,以論述古巴危機時的美國政權決策的著作《決策的本質》而聞名。在柯林頓政權時期曾任國防部長顧問。現年77歲。

  記者見解:尋找共存之路

  艾利森介紹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不過他並不是一位悲觀的宿命論者。其本意是要求中美兩國首腦保持克制,以避免爆發造成世界毀滅的衝突。

  中美兩國自1979年恢復邦交正常化以來已經過去約40年,兩國的權利制衡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和軍事兩方面都在崛起的中國轉守為攻,處於守勢的美國越來越焦躁。在這個時候登場的川普竭盡全力想找回兩國的「平衡點」,與習近平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

  中美兩國的相互依賴關係正在加深,甚至新創造出了「中美國(Chimerica)」這個詞。為尋找共存之路,美國小布希前政權和歐巴馬前政權一直在與中國開展戰略對話。川普現在也需要走對話路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支局長 小竹洋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