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2018年,「習近平經濟學」能為中國經濟解圍嗎?



2018年,「習近平經濟學」能為中國經濟解圍嗎?
中國正面臨整體債務高速攀升、綠色發展推進困難、美國稅改和加息舉措等內憂外患,首度提出的「習近平經濟學」如何解開困局?
2018-01-01
2017年底,十九大後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首度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媒體將之稱為「習近平經濟學」(Xiconomics)。
這一發展藍圖的基調是保持經濟穩定,並未將兩年前提出的「去槓桿」作為一項主要目標。對於基調的轉換,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考慮到圍繞中國債務可能失控並殃及全球經濟的擔憂揮之不去;另一方面的擔心是,超過半數的新增銀行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而不是能提高中國競爭力的經濟領域。
去槓桿
所謂槓桿,是指通過負債實現以較小的資本金控制較大的資產規模,從而擴大盈利能力或購買力。去槓桿化則是指公司或者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槓桿,把原來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這樣一個潮流。(資料來自 MBA 智庫百科)
降低污染也被列為重要任務之一,一項新的「綠色發展指數」試圖敦促地方政府減少污染並促進經濟更加可持續發展,但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速仍然被中國當局視為首要任務。
除了「內憂」還有「外患」,為應對美國稅改和預期加息舉措的潛在影響,中國政府不得不制定應急計劃,央行預期將在2018年推出引導市場利率走高、加強資本管控以及增加外匯干預頻率等「組合拳」政策,以確保資金留在國內。
這一週,端傳媒為你精心挑選了四篇《華爾街日報》報導,一窺2018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局。我們強烈推薦您購買/升級成為「端傳媒尊享會員」,以低於原價 70% 的價格,暢讀端傳媒和《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一、「習思想」下的中國經濟藍圖
中共十九大會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後,2017年底舉行的習近平第二任期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首度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一被媒體稱為「習近平經濟學」的經濟藍圖包括: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習近平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主體框架與十九大報告經濟部分的論調基本一致。
《華爾街日報》在近日報導中解讀「習近平經濟學」,指出這份經濟藍圖「飽含政治色彩,突出了以習近平命名的一套理論,強調創新和『高質量』增長」。
最令人驚訝的是,這份藍圖中沒有將『去槓桿』作為一項主要的政策目標,整個計劃的基調是保持經濟穩定。
麥格理集團駐香港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x WSJ / 原文重點
藍圖中幾乎找不到中國政府將大力解決沉重的債務負擔和國有企業臃腫問題的跡象﹐也沒有期待已久的房產稅方面的計劃。
在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周三晚間結束後發布的這份計劃重複了中國過去幾年所做的一些承諾﹐例如控制風險、削減過剩產能﹐以及放寬外國公司市場準入。分析人士認為這其中的一些承諾目前還沒有完全兌現。
五年前﹐習近平上台後發布的首份經濟藍圖承諾讓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中共文件中通常稱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在最新的藍圖中提到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已經找不到「市場」一詞的蹤影。
節選自《華爾街日報》1220日報導 China Shapes Economic Blueprint Around ‘Xi Jinping Thought’
二、弱化「去槓桿」目標的影響
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此前一直敦促中國政府解決債務問題,但在中國最新的這份經濟藍圖中,「控制宏觀槓桿率」的承諾取代了過去兩年將「去杠桿」作為首要任務的說法。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政府很難在不影響經濟增速的情況下削減債務,通過緩和對債務問題的立場,中國仍希望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並為達到這一目標容忍更多債務。
中國政府正屈從於複雜的現實,雖然認識到債務驅動型經濟增長存在的風險,卻無法擺脫不斷膨脹的債務規模。
IMF 駐中國高級官員 Eswar Prasad 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x WSJ / 原文重點
對全球大環境而言,這意味着中國對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將增加,但與此同時,圍繞中國債務可能失控並殃及全球經濟的擔憂依然揮之不去。
過去兩年,去槓桿一直是習近平政府經濟政策的一項核心。可儘管監管機構收緊了讓小型銀行得以增加高風險借貸的銀行間貸款,中國的整體債務攀升速度仍高於經濟增速。
對日益擴大的中國債務的另一個擔心是,超過半數的新增銀行貸款流入了房地產市場,而不是那些能提高中國競爭力的經濟領域。包括建房和家庭裝修在內的房地產市場佔中國總體經濟增速的三分之一。中國政府正在思考如何遏制房地產投機,同時不引發樓市崩盤以至於破壞經濟局面。
節選自《華爾街日報》1219日報導 China, Seeking Growth, Softens Focus on Cutting Debt
三、綠色發展的「囚徒困境」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降低污染列為首要任務之一,並承諾將採用「可衡量的績效指標」來追求更高質量的增長。
中國政府近日發布各地「綠色發展指數」,首都北京位列榜首,在環境治理指數、增長質量指數和綠色生活指數三項細分指數上均排名第一。為治理空氣污染,去年入冬以來,中國北方多地鐵腕推動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在引起巨大爭議的同時令北京等地空氣品質明顯改善。不過自20171228日開始,由於北風減弱,污染物擴散條件轉差,重度霧霾再度侵襲北京數日。
《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相關報導指,由於「綠色發展指數」還不是評估官員個人績效的正式指標,一些經濟學家懷疑其在改變中國增長模式上能起到多大作用。
這有點像『囚徒困境』:對於環保政策,當人們並未看到它起作用時,沒人會熱心參與。沒人願意當實驗的小白鼠。
Trivium/China 咨詢公司經濟學家 Andrew Polk 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x WSJ / 原文重點
雖然官員們多年來一直對環境普遍惡化深表惋惜,但實現經濟增長目標仍是決定地方官員升遷的主要衡量指標。據參與編制該指數的官員稱,中央政府將根據這一綠色發展指數每年對地區進行評級,但這還不是評估官員個人績效的正式指標。
中國政府還另外發布了公眾滿意度報告。儘管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一,但在該項調查中,北京排名倒數第二。政府幾乎沒有提供有關該項調查方法的細節,只是表示,調查通過打電話的方式評估公眾對污染控制和衞生措施的感受。
節選自《華爾街日報》1226日報導 China Takes Another Green Step Forward
四、應對美國稅改及加息衝擊
近些年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驟增,資本外流明顯,其中一部分源於國內企業以各種名義進行的境外投資。特朗普政府稅改計劃以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預期的加息舉措,將給中國經濟帶來重要影響,美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增強,將導致更多資金流出中國。
中國政府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收緊了國內企業對外投資,20178月中旬開始限制國內企業進行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近日又發布《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以「加強境外投資宏觀指導,完善境外投資全程監管,促進境外投資健康發展」,新規將自201831日起施行。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指,中國政府正制定應急計劃,以應對美國稅改和預期加息舉措的潛在影響,包括中國央行的引導市場利率走高、加強資本管控以及增加外匯干預頻率等「組合拳」式政策,以確保資金留在國內並支撐人民幣匯率。
x WSJ / 原文重點
一位參與中國政府政策商議的官員將美國稅改計劃稱為「灰犀牛」,認為這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明顯威脅,不容忽視。這名官員稱,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可能要打幾場硬仗。
中國政府官員最擔心的問題是人民幣匯率。在政府諸多舉措的提振下,人民幣剛剛站穩了腳跟。一般的思路是,若人民幣匯率再度失去動能,有可能加劇中國的資本外流,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中國政府對任何可能導致2015年和2016年市場動蕩一幕重演的風險都十分敏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公開敦促有關部門控制海外政策行動可能產生的「溢出效應」。
節選自《華爾街日報》1211日報導 Beijing Develops Plan to Counter Trump Tax Overhau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