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南海擂台的美中較量



美中在南海擂台的較量
中國在南中國海的終極企圖
201821008:09
華盛頓— 
中國軍方近日宣布,首次向南中國海有爭議的海域上空派出了先進的蘇-35戰機。幾乎同一時間,東盟國家國防部長們表示,希望加快“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磋商。但是,美國一名研究亞洲戰略事務的專家指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終極企圖是隨著軍力的增加,取得對南中國海地區的最大控制權。他說,希望短時間內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的人們注定會失望。
中國南中國海“秀肌肉”,美國區域軍力相對衰落
中國空軍星期三(27日)在官方微博上宣布了蘇-35戰機首飛南中國海的消息,並配了相關視頻。官方還說,本次飛行屬“聯合戰鬥巡邏”,目的在於強化“遠程作戰能力”。有報導說,中國此舉意在挑戰美國軍艦不久前在南中國海有爭議水域的“自由航行”行動。
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吉原恆淑(Toshi Yoshihara)不久前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一個有關南中國海問題的研討會上指出,現在的中國儼然已經成為亞洲的“海上強國”。這是10多年前不敢想像的,甚至被人嚴重懷疑的事情,現在卻已經成為亞洲的“新戰略現實”。
他說,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永恆”存在,已經是美國及其盟友不得不面對的“新常態”,南中國海將會“更擁擠”,亞洲的海事局面也將更具競爭性,更具對抗性,將對美國及其盟友在亞洲的利益產生影響,同時,美國及其盟友在亞洲行動的風險在增加。
然而,相對中國在南中國海日漸增長的軍力,美軍軍力卻有“相對衰退”之憂。
美國前第七艦隊司令羅伯特·托馬斯(Robert Thomas)在同一個研討會上說,2009年以來,美國在南中國海的力量就“相對衰落”了。
這位退役海軍中將解釋說:“如果你把數字以及向某個特別地點投入資源的意願考慮在內,這是相對'衰落' 我們在中學物理裡學過,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我們'潛在的敵人'在這個特殊的地方累積了巨大的質量,而且他們的距離短。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從後勤還是其他角度,我們都是勞頓之師。”
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退役海軍上將蓋瑞·拉夫黑德(Gary Roughhead)說,美國在南中國海的自由航行活動並沒有體現美國的威懾力,只是一種聲明,展示了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承諾。他還強調,美國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僅僅部署一個第七艦隊不符合時代需求。
不過,有最新的消息說,美國將派遣更多的海軍陸戰遠征隊前往亞太地區,以抵禦中國的影響力。
解決南中國海問題是長期問題
中國在南中國海展示“肌肉”的同時,東盟輪值主席國新加坡的國防部長黃永宏27日說,東南亞國家聯盟希望加快與中國之間的“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談判。不過,他又說,希望在一年內達成協定是不現實的。中國與東盟國家將於31日至2日在越南芽莊舉行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23次聯合工作組會議。去年11月,中國和東盟就啟動“南中國海行為準則”框架達成共識。
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J.Tellis)是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國際安全、國防和亞洲戰略問題。他認為,中國是不會同意短時間內通過外交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的。
他解釋說:“中國在南中國海實施的是一種模糊戰略,因為他們意識到,如果沒有能力確保他們在南中國海的聲索得以實現,從這一點來說,出於必要,南中國海也會是一個長期的問題(long game)。這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任何人有這樣的期待,或是期待可以外交解決南中國海問題註定是會震驚的。”
中國在南中國海故意實施模糊策略
泰利斯認為中國不願意說明南中國海“九段線”的屬性就是模糊策略的核心。他說,這樣中國就可以將自己的聲索最大化,同時將反對聲最小化。
他說:“我看著中國過去20年在南中國海聲索的演變,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他們的聲索非常模糊,但是,對將來如何確保這些聲索得以實現很顯然並不模糊。用中國的軍事力量和國家力量來確保聲索的實現,這些是可以觸摸到的。你看到了他們可以感受到的威懾力。”
中國到目前也沒有明確說明“九段線”到底是島嶼歸屬線、是領海線?還是歷史水域線。他說,中國拒絕以國際仲裁的方式確定“九段線”屬性也是基於同樣一個考量,不希望在自己的實力能確保護自己聲索得到實現前被外力強加接受某種妥協。
泰利斯說,也是出於這個原因,中國現在的策略是避免和任何一個海上大國正面對抗,因為一旦失利,中國不得不面對外部強加給自己的解決辦法。他說,中國一直強調雙邊談判,因為這樣的談判是有利於中國的。
中國海上戰略服務於更大的國家戰略
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吉原恆淑指出,對中國人來說,中國的海上戰略服務於更大的國家戰略。
他說:“中國的海洋戰略必須服務於中國整體的國家戰略。中國獨特的歷史經歷,中國的經濟需求以及中國領導人的政治意願都指明了這一點。”
他說,中國轉戰海上有歷史、地理、經濟以及戰略上的考量。從歷史上說,中國人需要洗卻“百年恥辱”,中國人認為近百年的恥辱都是來自海上;從地理和經濟上說,中國人覺得需要突破美國將來可能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實施的封鎖;同時由於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資產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國覺得只有加強海軍力量才能讓自己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不受損失。
除了戰爭手段,美國在南中國海大有作為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泰利斯說,雖然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力發展改變了區域軍事力量平衡,並使之向對美國不利的方向發展,但是,美國並非無能為力。他的說法是針對美國一些人的想法提出的。在美國,有部分人認為,如果美國不想陷入戰爭,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所作所為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只能聽任中國慢慢改變南中國的現狀。
泰利斯認為,如果放任中國不管,美國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中國的做法不僅限於南中國海,因為世界其他地方的沿海國家也可能會採取同樣的行動,來限制美國的自由航行。因此,美國決策者必須想出辦法增加中國在南中國海行動的成本,阻止南中國海局勢惡化。
他說,美國人必須明白,美國捍衛的不是南​​中國海一個個無人居住的島礁,而是美國二戰後製定的秩序,因為中國挑戰的正是這個秩序。他說,中國現在的所作所為就是對美國是否有能力維持傳統海事領域的考驗。
他說,美國在和平時期的手段可以包括,建立一個現代海事國家聯盟,告訴中國,這種獨占海域的做法是不可以接受的。他說,在這點上,美國甚至可以聯手俄羅斯,因為俄羅斯也抱持“自由航行”的原則;制裁那些參與南中國海填海造島行動的中國國企;提高東南亞國家監督中國的能力,幫助東南亞國家更好保護自己的利益;將美國的海上自由航行行動常態化等。


1 則留言:

  1. 素人的說:對遙遠海域的介入甚至控制,原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尤其美國一向也未對南海做如同中國一般的強勢做為,當然也有著"理所當然"的心理。南海的局勢主要還是中國的積極進取,與美國之是否相對"衰落",關係不大。從作者文脈來看,美國對國際事務的過度承擔心理,其實是屬於霸權心態的顯現。

    最後一段應該唯一的做法,尤其東南亞當事諸國想法與美國並不一致,美國能做、必須做的就只有維護東亞相關國家一般航運的自由航行。光這一項任務,在日後都足以引發戰事。而值得思考的是,中國借助對南海的控制,透過軟硬政策的施為,完成他一帶一區的區域霸權,也從而逐出美國,雖然這種想法也是相當落伍。

    經濟主要還是看實力。美國主要的工作還是應該專注於美國本身的健全與發展。尤其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無可匹敵的經濟體,一向以來也是創新的主要國家,要做為世界強權問題不大,只有發威不發威的實力與態勢而已。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