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科技發展帶來市場蓬勃發達嗎?



(Ajin 開口)

經濟發展,財富累積,消費市場,這三項之間的辯證關係如何?關鍵問句:There  will  be no  consumers,  if no one is employed. 

這是資本家最該求解的問題。當機器人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產能,提高產品品質與服務時,人工當然義不容辭地被取代。一旦廣泛行業發生這種取代,何來消費者?

這問題就導致一個非常詭辯的經濟循環問題,利潤最大化是否容許科技不斷提升到完全取代人工,或人工必須永遠往上提昇讓機械永遠在後追逐?

另外更大的哲學問題是:
·         資方必須慎重考慮:
1.  在科技不斷提昇的潮流下,勞工權益若不保障,使之提供足夠的消費市場動力,市場怎能擴大?若無消費,又何來利潤最大化之可能?
2.  利潤最大化的成果,是否儲存為專門賺取租金的財富累積(如房地產,高利息借貸),或必須注入成為新科技提昇的原動力?。換句話說,是應該囤積或流動?
·         勞工權益能在科技不斷提昇的前提下,單靠著古典馬克思的階級鬥爭論,能夠捍衛勞工權益嗎?

這些問題,在俺自認銳利洞視的偉大文章:自給自足的經濟對台灣是多麼重要 都已經描劃出了。





自動駕駛卡車來了,司機怎麼辦?

2016.12.29 05:07  吉蘭德

研究人員說,隨著專家們解決了自動駕駛卡車的設計、監管和安全方面的問題之後,企業將會越來越多地使用這類卡車。機器人卡車的日益增多將逐漸搶走美國350萬卡車司機的工作。在這股自動機器人浪潮之前,上一次的自動化浪潮已經導致數百萬製造業工人失業。大量製造業工作的流失引發反對全球化的憤怒政治運動,對美國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要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學會新技能,也並非易事。
自動駕駛卡車已經應用於礦山中, 而機器人汽車也在山間賽道上馳騁。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前官員劉琛(譯音,Chan Leiu)說,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到來或許會比許多專家預測的要早。
他說:“我們距離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最終願景已不那麼遙遠。”
數百萬美國人駕駛卡車。研究人員說,這些工作日益面臨挑戰,因為機器人可能會比人類駕駛員更廉價和安全。大多數事故被認為是由於人為錯誤造成的。
不斷改善的自動化有助於製造商以更少的人力成本生產商品。機器人不會加入工會,不會要求加班費,也不會宿醉之後上班。
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預計,企業將繼續減少僱傭人力,增加使用機器人
她說:“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認識到,為那些因這類發展而受到傷害的工人提供再就業培訓、使他們能夠在經濟中獲得成功是很重要的。”
令人不解的是,在工作流失成為主要經濟和政治議題的同時,許多高薪的技術崗位卻面臨人才短缺的情況。
美國建築業聯合協會(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America)的經濟學家本·西蒙森(Ken Simonson)說,企業招不到水工、電工、管子工等技術工。
他說:“我們將會繼續看到眾多行業難以找到具備資質的工人,或是讓新手掌握他們所需的技術水平。”
學徒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學習關鍵技術。這家造船廠在成功培訓技術工人方面效果很好。
但是美聯儲儲聖路易斯分行的研究人員大衛·魏澤(David Wiczer)說,其他項目的結果好壞參半。
他說:“每次你改變一個人的職業時,風險水平會放大。更保險的方式是,將僱員從另外的地方轉過來,做相同的事。”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大衛·奧特爾(David Autor)在一次TED演講中說,美國工人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也經歷過從農業向製造業的大轉變。
他說:“我們過去面臨過同樣重要的經濟轉變,但是成功渡過了。”

在這次經濟轉變中,工人們面對的或許也不會是條坦途。專家們說,之前的重要轉變歷經了多年,也是痛苦的。

1 則留言:

  1. 贊成你的看法,有遠見的資本家應該是讓這個社會及消費者不斷提升收入,進而提升生活水準,這樣資本家的利益才會長久。若是資本家只知道囤積財富,那麼結果就會像是18~20世紀的皇室及貴族一樣被仇視,然後一個個被推翻,慘一點的就走上斷頭台。

    但是科技發展來說,很難有國家或商人擋得住科技帶來的誘惑。自動化或機器人取代固定作業方式的人工,是一個難以抵擋的趨勢。機器人當然需要初期的投入及保養,但比較起雇用人工,機去人不需要休息,不需要付薪水,不會組成公會來與資方抗衡,不會為幾天休假在抗議,產品品質更有保障,製造成本更低,但更重要的是帶來競爭上的優勢,我很懷疑哪個企業老闆會抗拒的了這個誘惑。

    如大哥所說,台灣自給自足對國家及人民生存是至關重要的(我非常贊成),但我們又不可能逆科技發展趨勢而為,我認為台灣應該大力發展機器人或自動化產業,台灣有很優質的軟硬體及工具母機產業,這就是發展機器人產界所需要的根本,我們都具備。當愈來愈多先進國家採用機器人時,那就是一個很大的商機。機器人產業可以應用在各種產業上,甚至包括國防,因此機器人產業、生技醫療、農業產業化、國防工業等等都會是讓台灣再生的機會。政府應加大力度與產業結合,投資並輔導這些產業的成形。

    至於因為被機器人取代的人工怎麼辦? 人不可能無所事事,也不可能沒有收入來養活家庭,因此政府應該想辦法將這些人重新訓練投入到新興戰略產業之中。年紀大或無法適應的人們,則應訓練他們從事照護的工作,台灣人口愈來愈老化,需要有很多人力投入到長照之中,如果台灣不開放移民(過去我一職認為台灣要開放東南亞的移民特別是越南香港印尼移民來增加人口及勞動力,另一方面形成與他們母國之間的聯繫,進而影響那些國家對台的政策)。但是政府若無法下定決心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機器人將不得已成為一個解決方法。

    因此,科技發展與社會富裕之間是有一定的正向關係,但是執行的人如政府及企業家是否有足夠的智慧,還是只又短視的貪婪,那就看這些所謂的"菁英"的腦袋了。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